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总结-复兴铸魂•数智赋能•红绿辉映:基于00后研究生特点的思政课教学创新与实践之成果总结

      从教改背景研究来看,当前高校培养研究生人数越来越多,但培养水平却未随之水涨船高,部分质量堪忧,离党和国家的期望、人民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以及社会现实亟需尚有不小的差距。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办好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总书记高度重视办好思政课,指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强调“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揭示了立德树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重大战略意义,深化了教育强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北京林业大学作为我国211大学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我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必须先行一步,走在前列。但现状同样堪忧,研究生教育不同程度存在重求职就业轻报国担当、重专业轻思政、重学术研究轻三观养成、重绿色轻红色的错误倾向,这种倾向如果不及时得到纠偏,必将迟滞研究生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本成果以习近平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讲话和精神为指引,站在建设教育强国的高度,聚焦影响研究生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诸多要素,特别是短板、弱项、堵点、误区,基于受教育对象已由90后转换为00后,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原则,系统分析00后研究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新特点,按照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以研究生思政主干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例,进行多年教学创新与实践。

成果概括为:00后研究生五特点 + “四个一”教学成果 + “五个一”应用成效

(1)需求侧精准画像,概括了00后研究生群体的新特征:

①个体意识强烈,敏感、敏锐、敏捷,强调自我实现和个性张扬,注重个人的悦己体验和价值实现的多元化;

②平等观念凸显,更加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注重彼此平等和相互尊重;

③学习方式自主化,他们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而着重从实践学习、体验学习、网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

④娱乐生活互联网化,作为“数媒土著”,他们喜欢尝试网络新鲜事物,喜欢通过自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喜欢通过网络去追明星、玩游戏、开盲盒、交朋友、发动漫等;

⑤人生理想过度理性化,更注重当下,更偏向务实,努力学习的目的是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削弱了对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帮助他人等崇高理想的追求。

(2)“四个一”教学成果

①建构了一个与00后研究生相匹配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三题三链”专题教学新模式。

②形成了一个培育时代新林人的思政教学新体系:以培养又红又绿人才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新体系。

③打造了一幅数智化思政教学新场景:“AI+思政课”。

④锻造了一支六边形高素质思政教研新团队:团队教师获得省部级“特级教师”、“教学名师”、“最美课堂”等多项荣誉称号。

(3)“五个一”应用成效

①校内外推广至12门课程,惠及七十余万人次。

②获研究生一致好评,复兴铸魂育人成效显著。

③获各级专家高度褒奖,获省部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奖项14项。

④获省部级课题资助10余项,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20多篇。

⑤团队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经中央电视台、光明网、《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产生良好示范效应。

2)主要解决的问题

①供给精准度不够的短板。课堂教学内容供给与00后研究生需求不匹配,针对00后研究生的难点痛点,通过精准思政,解决了思政课如何以研究生为中心,做到因材施教复兴铸魂的问题。

②师生交流不足的弱点。吸引力感染力不足抬头率点头率低。通过数智赋能线上线下师生双向深度互动,解决了思政课教师照本宣科、研究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以单向的知识传授为主、双向深度交流互动严重不足的问题。

③理论深刻性层层递进与校本特色凸显相统一的难题。研究生思政课教学长期面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困境。通过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改革与创新,坚持红绿辉映的原则,研究生思政课既避免与之前本科阶段简单重复,又展现理论深刻性层层递进,还凸显校本鲜明特色。

通过“一新五化”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改革与创新,致力于把研究生培养成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林人。

1)“一新”指研究生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创新。真正做到以研究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构,聚焦00后研究生成长需求,抓住复兴铸魂育人这一关键,结合我校生态文明立校的办学特色,在研究生绿色专业的基础上注入强大的红色动能,培养“又红又绿”“红心绿身”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林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单向度的满堂理论灌输为创设真正自由平等的教学研讨师生深度联动环境,切实发挥研究生主体性,激发其创新活力和责任担当。

2)“五化”包括:

①教学模式“三题三链”专题化。在教学内容创新上,实现了教材重点主题-研究生热点话题-教师研究课题“三题”对接,以教材重点主题为根本遵循,从研究生热点话题有效切入,以教师研究课题为学理支持,实现以研究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专题化重构;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上,以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为支撑,将问题链-课件链-活动链“三链”融合,构建数智化的教学链条。其中,围绕问题链展开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方式创新的灵魂,问题意识渗透在课件链和活动链始终;以课件链为基础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方式创新的载体;围绕活动链展开的教学组织以保障“三题三链”专题化教学新模式的实现。

②说理叙事案例化。运用来自国内外时政的典型事例和研究生身边发生的焦点事件,尤其是聚焦美丽中国建设中涌现的大量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析事明理;用坦率诚恳、平易近人的态度,像讲故事一样平等地与大家进行交流,用事实说话,使大家在心悦诚服中接受真理。

③教育情景生活化。基于00后研究生聚集的网络社交媒体、网站——知乎、小红书、抖音、B站、微博等网络空间内容提取教学素材,把思政教育内容嵌入00后研究生的网络娱乐生活载体中。用研究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一系列问题追问,让研究生感受到逻辑推理的魅力和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④设计呈现数智化。抓住数智化这一赋能增效的“关键引擎”,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运用Deepseek、豆包等人工智能平台对学生进行精准画像、学情分析、数字教辅资源生成、组织研讨等,用好融媒体矩阵传播的强大动能,以全息沉浸式红色场景剧、硅基智能交互体验等模块点燃正能量;并根据研究生学习方式和接受程度,智能生成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考核清单和导学方式。

⑤教学语言青春化。教师综合运用语言、表情和手势等技巧,把口才、幽默、悬念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把抽象的理论深奥的道理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乐于接受的形式予以传授,构建研究生轻松活泼寓教于乐的教学语言氛围。

本教学研究成果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

1)育人理念创新。教学目标在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系统提升基础上,从之前研究生思政课侧重知识传授转到侧重价值观塑造——复兴铸魂,结合我校生态文明立校的办学特色,秉持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办学理念,坚持“红绿辉映”原则,努力在研究生绿色专业的底色上注入鲜红的强劲的复兴动能,勇挑美丽中国绿色发展重担,实现培养“又红又绿”“红心绿身”堪当复兴重任的“时代新林人”的效果。

2)教学模式更新。“三题三链”专题化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创新与方式创新两方面。模式创新遵循以复兴铸魂为旨归、以研究生成长为中心、以新学情研判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内容创新为主线、以方式创新为途径、以效果提高为目标的基本原则。在教学内容创新上,实现了教材重点主题-研究生热点话题-教师研究课题“三题”对接,以教材重点主题为根本遵循,从研究生热点话题有效切入,以教师研究课题为学理支持,重构设计了每一个教学专题并形成专题教学体系。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上,以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为支撑,将问题链-课件链-活动链“三链”融合,构建数智化的教学链条。其中,围绕问题链展开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方式创新的灵魂,问题意识渗透在课件链和活动链始终;以课件链为基础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方式创新的载体;围绕活动链展开的教学组织以保障“三题三链”专题化教学新模式的实现。

3)数智化教学手段创新。把数智化作为00后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赋能增效的“关键引擎”,备课阶段通过学情精准摸底,抓取并分析大数据建立人工智能大模型;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Deepseek、豆包等智能平台展示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图像,创设全息沉浸式场景;利用雨课堂等教学工具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精准把握研究生学习状态,课后借助AI的数据分析能力,智能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清单,基于智慧课程平台建立时刻交互的教学支持系统,并时时抽取由体现思政课程红色资源库与体现校本特色的绿色资源库组成的丰富的“红绿辉映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配置精准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本课题组已取得的成绩主要有:

1)教学效果优异。目前这一教学成果已经在研究生课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教学中应用了4年,获六千余研究生好评,评价分高达99.52分。同行评分97.1分。这无疑是本研究成果应用效果的事实写照,更为北京林业大学培养堪当复兴重任的“时代新林人”研究生发挥了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

2)获教育部等各级听课专家高度好评。本课题组成员的授课多次得到教育部专家、北京市教工委专家、学校领导和教学督导的多次肯定和好评。尤其是得到了教育部某位权威专家的高度褒奖,他评价道:“讲课生动,激情澎湃,知识面广,还安排了一些学生的汇报互动,课堂氛围好,这些方面都挺好,课程组织做得也不错。很少看到思政课教学教得这样好的,值得学习!”

3)教学相长助力教学团队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等省部级教学表彰10余次。比如,课题组一位老师2021年获得第十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课题组一位老师2019年获得第十一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课题组一位老师2019年获得北京高校思政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奖;课题组多位老师多次获得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重要奖项30余人次。

4)教研相互促进,获得北京市高教学会等省部级课题资助10余项。包括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面上课题“问题驱动型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的创新运用研究”、国家林草局“十四五”规划教材项目《环境哲学》教材撰写、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问题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的创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教学重难点问题研究——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等项目,还有研究生课程慕课建设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

5)在《中国高等教育》等高水平期刊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针对教学主要解决的问题,相继发表《锻造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例》《科技伦理融入林业院校“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新理路》《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创新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进路》《美国杜克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借鉴意义》等多篇论文,把教改经验成果固化。

6)校内外推广至“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等12门课程,线上线下惠及七十余万人次。在参加全国性教育教学研讨会期间,课题组成员也以不同方式进行了推广,大会发言宣传推广20余次,受到很多农林院校同行赞誉。课题组已经把“一新五化”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改革与创新推广至研究生课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本科生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