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简介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大思政工作格局”,要求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教育强国实施纲要》进一步强调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深度融合。而实践中,课程思政多停留于单点渗透,缺少承上启下的中枢环节,导致“最后一公里”未被打通。尤其在水土保持与生态类专业,如何将自然科学规律与国家战略对接并转化为学生责任担当,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为回应挑战,北京林业大学自2014年3月依托水保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结合国家教育改革部署,启动系统改革探索。本成果以“把精彩论文写在大地上”为根本理念,凝练关君蔚院士扎根实践、心系家国的科学家精神,探索从“铸魂育人”向“铸魂育才”的进阶路径。 
    成果提出
“地学课程群大思政中枢”的原创构想,填补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之间的承接层级。地学课程群涵盖《土壤侵蚀原理》《地质地貌学》等核心课程,是学生理解地表过程与生态治理的基础,也是后续课程的重要支撑。它既承担启蒙与深化功能,又服务生态安全等国家战略,凭借科学认知、工程方法与价值教育的综合功能,成为课程延展至专业思政的关键枢纽。在此基础上,成果建构了“理念引领—模块递进—实践沉浸—数智赋能”的育人体系:在理念上,强调科学规律与国家战略统一;在实践上,构建“户外学校—多元沉浸—真题真做”链条,引导学生在多维场景中锤炼本领、涵养情怀;在数智层面,研发“虚拟仿真—知识图谱—AI评价”闭环,实现智慧教学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耦合。

         至2021年4月“大思政课”建设方案出台时,成果已完成体系建构并进入实践检验期。成果有力支撑了全国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水保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等建设,并在全国19所高校推广应用。成果探索的以课程群为中枢、以科学家精神为底色的生态类专业“大思政课”模式,为教育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