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统筹资源打破壁垒,构建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

学校实施大部制改革,成立社会服务和综合研究部。对内以机制创新为核心突破口,打破原有行政管理壁垒,有机整合全校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资源,协同离退休工作处、社区居委会及各学院学科专业,实质推进老年教育管理;对外承担国家老年大学分校建设任务,与海淀区、房山区等地合作开展老年教育项目,构建“国家老年大学—北京市老年学习示范点—社区学习中心”三级管理网络。这一机制将学校老年教育提升为服务国家人口结构变化的创新举措,实现从资源分散到统筹整合、从职能交叉到协同增效的根本性转变,为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

2.立足特色丰富课程打造四级递进学习体系

创新构建“主动健康、生态康养、生态文化、有为技能”四大学院制课程框架,优化建设38门模块化课程,覆盖健康预防、心理健康、绿色食品、慢病管理、功能康复等老年健康,实现课程内容从“重休闲”向“重赋能”的质变,形成“基础通识—技能进阶—实践服务—研究创新”四级递进学习体系。例如,通过“生态康养实践模块”“绿色技能提升模块”等特色课程模块,将森林康养、园艺疗法等生态实践融入教学,形成生动、立体化教学场景。发挥学校专业优势,每门课程嵌入“生态思政微环节”,将“两山”理念与“双碳”目标转化为48个贴近老年人生活的实践场景,推动生态价值观内化于学、外化于行,从“普惠覆盖”向“精准供给”转型。

3.建设团队多元共建,拓展教学生态新维度

系统打造“高校教师+行业专家+银龄导师+数字助教”四位一体师资团队。发挥高校青年学生“数字助教”的代际桥梁作用,建立“一对一伴学”机制,开展智能设备使用、线上学习、平台操作等技能教学,有效帮助老年学员克服数字化障碍。依托“银龄—金课—青助”代际学习机制,在共同学习中促进理解、消弭隔阂,构建新型教学相长的代际关系。拓展教学空间,建立“国家老年大学北林分校—校园教室—社区教室—林场生态教室—云端虚拟教室”的教学空间,实现教学场域从传统校园向社区、自然与数字空间的立体拓展。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开发适老化在线课程,结合线下“实地就医模拟”“数字辅导员”等实践项目,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难题,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最终形成师资多元、场域灵活、代际共融的老年教育运行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