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创新点

1)理念创新:“生态文明”理念全方位融入“一带一路”教学,培养“知绿传绿”的生态文明建设人才。
    “大生态文明观”点亮“绿满丝路”一带一路教学培养过程。针对“一带一路”教育存在的生态文明理念学不深、理不透、学用脱节等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学任务,率先构建“课前融思想-课中嵌理论-课后渗教育”一体化思政育人新体系,贯彻“课前理念渗透-课中文化引领-课后研学探新”递进式教学理念,让沿线国家留学生在行中学、行中悟,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化行,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人才事业发展。
2)模式创新:从单校单科独立探索到多校多科联盟攻坚,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学科群教学模式。
    优化学校学科“一带一路”教育布局,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方式,依托校企联盟的柔性链接,构建教学与实践耦合的生态文明建设学科群,探索“学科融合-场景培育-国际联盟”大平台建设,打破区域合作壁垒,构建从理论研究、实践应用、互访交流的全过程“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教育体系,形成协同推进可拓展、可持续的“一带一路”绿色教育,为优化“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教育系统机能、增强教育转化能力提供了新的范式。
3)保障机制创新:健全“课前预热评价-学生在校评价-实践单位评价-归国实践反馈”全链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为完善“一带一路”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立覆盖“来华留学-归国实践”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系统,把好课前预热关、理论培养关、实践转化关和归国建设关,设立“课前预热评价-学生在校评价-实践单位评价-归国实践反馈”专项评教机制,鼓励来华留学生以“回信精神”积极反馈归国后于生态建设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工作的生态文明建设感想,实现“一带一路”留学生教育闭环,培养具备“融生态-兼知行-传文明”素质的生态文明传播者,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在国际空间走深走实,实现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再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