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创新点

1)培养理念与模式创新:确立“分类培养、实践赋能”育人理念,构建差异化培养方案与类订单式培养模式,重塑专业学位培养新范式

秉承“因材施教”教育原则,打破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同质化培养困局,明确专业学位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强化工程导向与职业能力融合。通过系统设计差异化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论文标准、评价机制中全面嵌入实践要素,推动人才培养向精细化、规范化、差异化转型。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与行业领军企业建设高质量实践基地、签订多项校企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实战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工程场景下的能力训练,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生成”的根本转变。

2)培养机制创新:构建“严格遴选—项目联动—全程参与”的双导师协同机制,打通校企共育人才路径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创新校外导师选聘机制,从严遴选6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担任副导师,以实际科研项目为纽带,建立校内外导师常态化协作交流机制,推动联合选题、共同指导、合作研发,实现资源互通与优势互补。通过明确校外导师在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关键环节的实质职责,确保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双向赋能、责任共担”的“双元共育”新格局,显著增强学生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

3)培养过程创新:打造“三阶递进、全程闭环”质量保障体系,强化专业实践与论文质量和应用价值

围绕专业学位培养质量提升难题,系统构建覆盖“课程—实践—论文”全链条的质量保障机制。通过统一组织各关键培养环节以及多重审核节点,实现过程管控的精细化。强化论文选题的实践溯源,要求所有课题源自真实工程问题,推动学位论文从“学术导向”向“问题导向”转型。实施不少于1年的企业实践训练,构建企业深度参与的实践训练质量监督体系。在评审与答辩环节突出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考核标准,全面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