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创新点

    一、理论创新:构建“四维融通”育人新体系
    本成果在理论上的首要创新,是超越了将育人工作简单附加于后勤保障之上的传统思路,首次系统性地构建了“四维融通”的生态化育人理论。该体系并非要素的机械叠加,而是进行了深刻的逻辑重构:一是重构价值定位,将后勤部门从传统的“成本中心”定位为“价值创造中心”,实现了从保障力到育人力的战略性功能转型;二是提供了系统框架,确立了“服务为场域、劳动为路径、专业为动能、文化为灵魂”的有机联系,明确了四维之间相互滋养、循环反哺的生态关系,使育人成效持续优化升级。这一理论创新为破解后勤与育人相脱离的顽疾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可操作的方法论基础。
    二、机制创新:构建了“双循环驱动”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在理论指引下,本成果构建了一套确保“四维”真正“融通”的“双循环驱动”机制。该机制由内、外两个循环构成:内循环机制聚焦后勤系统内部,通过建立“接诉即办”快速响应、“未诉先办”主动服务等标准化流程,将零散的服务诉求高效、规范地转化为育人项目,实现了内部运行流程的育人化再造;外循环机制着力打通学科专业壁垒,通过场域共建、过程共融、成果共享三项举措,建立各学院与后勤部门的协同体系,实现了育人资源跨部门、跨领域的优化配置与增值。这一机制创新确保了理论的可实施性,形成了配置高效、运行顺畅的后勤育人新格局。
    三、模式创新:形成了“四化一体”的育人实践新模式
    本成果在实践层面探索并形成了“品牌化-课程化-项目化-浸润化”四化一体的实践新模式。品牌化模式通过打造我为师生办实事、“37℃暖心工作坊”等服务品牌,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和育人机制,解决了育人协同不足的问题;课程化模式将零散的劳动体验升华为系统的“三类三阶”课程体系,并纳入学分管理,解决了劳动教育“浅层化”问题;项目化模式将后勤真实场景转化为专业实践课题,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解决了专业教育“脱节化”问题;浸润化模式将价值理念具象化、生活化,解决了文化育人“悬浮化”问题。这四种模式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到价值塑造的完整育人链条,显著提升了育人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北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