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总结及附件目录

1.反映成果的总结

北京林业大学新时代森林生物学人才培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目前存在的多领域交叉学习导致学生专业价值认同不够、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需求不够匹配导致学生基础素养不够扎实、学科壁垒高导致课程交叉融合存在短板、国际视野不够开阔导致前沿知识融入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联合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东北林业大学三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林学、生物学等领域高水平师资,经过多年教育实践,总结并持续完善森林生物学一核两翼三提升人才培养理论及“3A”教学法,探索出一条跨学科校际国别的人才培养路径,形成一支以青年尖兵为主的师资团队与多学科融合精品课程体系,为新时代森林生物学人才培养提供科学化、体系化、可落地路径参考,为专业教育教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夯实师生思想根基,绿色铸魂引领学生勇担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使命,着力提升学生专业价值认同

森林生物学课程涉及学科多、横跨领域广,学生在学习切换中容易产生认识迷茫,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思想认识和精神驱动力不够。在实践中,团队充分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林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意义和感召作用,利用好绿色学府优势,坚持红色培根、绿色铸魂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融入课程思政、课程设计及《森林植物资源学》《林木育种学》《分子遗传学》等核心课程教学实践中,以生态文明理念感召,以探索自然吸引,以专业学习驱动,以德育活动浸染,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思想价值认同,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胸怀绿色使命、担纲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新人。

二、创新构建并持续完善新时代森林生物学人才培养一核两翼三提升理论和“3A”教学法,优化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为专业建设发展提供科学化、体系化、可落地路径参考

一是创新总结构建新时代森林生物学人才培养一核两翼三提升理论。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将森林生物学拔尖人才培养作为服务学科建设核心发展内容,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作为关键推动力量,坚持基础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两翼齐飞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前瞻性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三力有效提升。

 

 

1 一核两翼三提升新时代森林生物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基于新农科理念的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3A”教学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3A”“Advanced Technology”, “Active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教学方法将先进科技、积极实践、能力培训三个维度的知识传授有机串联,“Advanced Technology”,突出创新性、先进性,融入国际科技前沿;“Active Practice”,强调积极实践、一线体验,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Ability Training”,聚焦能力培养,巧妙运用翻转课堂、分层教学等多样性教学手段。通过团队的示范教学和交流研讨,“3A”教学法在校内外研究生课堂上被广泛使用。

 





 


2 基于新农科理念的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3A”教学方法

三、推行双导师培养模式,构建拔尖人才培养贯通路径,探索深化产学研融合培养新方式,提升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高度匹配

高校科研、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生产实际存在脱节,学生在校实践经验难以精准匹配实际工作需求。在实践中一是深度整合校所企教学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实战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团队负责人付玉杰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优势基础,与企事业单位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物物理所、自动化所等知名院所,德国波恩大学等知名海外高校所建立建立良好长期合作关系,搭建校企研究生工作站,为学生提供生产一线实习实践场所,依托真实科研项目开展实战学习。二是双导师模式强化理论及实践双重培养。坚持每名学生由学术导师与企业导师或校内导师与研究机构导师合作指导,开展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应用现实环境的机会,实现理论学习及实习实践双保障,增强学生科研实践与生产实践能力。三是构建本硕博贯通式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全国林业高校唯一基础人才培养拔尖2.0基地建设,注重从本科生队伍发掘好苗子,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建设服务于产业发展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拔尖创新人才队伍。

四、跨学科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跨校企所建设一流协同育人基地,跨国别组建多元学术交流平台,显著推动多学科和课程交叉融合,提升国际前沿知识融入程度

森林生物学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领域,学科壁垒高,学生难以系统掌握跨学科知识;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国际化培养关注度不够,学生近距离对国际先进研究机构、专家及成果开展观摩学习机会不多。在实践中,一是跨学科组建高水平青年尖兵师资团队。坚持选优配强,突破传统学科界限,构建多学科、多机构联合高水平师资队伍,将科研机构导师、企业导师吸纳到教师队伍中,组建以长江学者、杰青、林草局领军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领衔、高水平青年人才支撑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团队,从根源上打破学科壁垒,助力学生跨学科思维形成。二是跨校企所建设一流协同育人基地。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创建的卓越人才联合培养平台平稳运行多年,引导学生系统全面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及企业实际需求,聚焦产业卡脖子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搭建森林生物学产学研协同育人高地。三是跨国别组建多元学术交流平台。开展跨文化课程设计,融入全球化主题;全面组织森林生物学领域核心课程全英文教学改革,打造全英文互动式研讨型课程;聚焦森林生物学领域重大科技进展、热点前沿话题与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多元化数字教学资源;倾力打造全英文学术前沿课程,依托“111”引智计划等国家级项目,邀请学术大师开展线上线下国际化学术交流,引导学生与德国波恩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优秀学者及实验室之间展开跨学科、跨地域合作,打破地理限制,实现技术方法互动、人才交流互通。

五、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梯队

一是顶尖人才培养成果突出。培养了一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和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人才,陆续成为研究生教学骨干力量,形成了良好的师生教与学双向促动态势。在联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为地方林草事业培养国家林草局林草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黑龙江省E类高层次人才和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入选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青年人才以及山东省烟台市C类高层次人才,并荣获得第十四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及吉林省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二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异。截至目前,已培养毕业研究生190人(博士65人,硕士125人)。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表现优秀:奖学金获得者包括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27人(博士13人,硕士14人)、校长奖学金1人、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3人和优秀奖1人;优秀毕业生获奖者包括北京市高校优秀毕业生15人、中科院优博4人、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5人;国家级荣誉获得者包括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1人、中国林学会梁希优秀学子奖2人、全国十佳毕业生1人、巾帼科技领航计划先锋队员1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参赛队伍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展现了突出的创新创业能力。

 

 

3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代表

 

4 优秀毕业研究生代表

 

5 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代表

六、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卓有成效,团队科研教学育人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化教师发展体系建设,强化其在学科前沿交叉研究、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培养。目前团队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人,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国家级青年人才7人。团队成员中,国家级人才获得者合计17人次,建设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专业精、思维新的高层次教师队伍,夯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根基。

二是教育教学成果突出。通过在校内外研究生课堂上实践并推广基于新农科理念的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3A”教学,在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北京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北京林业大教育教学研究揭榜挂帅项目等支持下,团队建设了包括《树木与花卉育种》、《分子遗传学》(全英文课程)、《森林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调控与应用》、《组学数据分析方法》等在内的一系列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入选十四五研究生规划教材1门、完成2门森林生物学领域精品课程建设、荣获首都女教授协会巾帼科技领航计划导师等教育教学奖项65项。基于森林生物学产学研协作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围绕遗传育种、基因组学与信息学、林源产物高值化利用等方向,建立了5个本硕博联合攻关小组,提升教学团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三是产学研融合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团队成员作为学术导师有序衔接了拔尖创新人才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学生的深造培养,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中国食品发酵院等联合建立校外核心实践育人基地,与企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多校联动、跨界交流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2.其他相关支撑材料目录

2.1规划教材

1. 《森林资源利用技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研究生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2. RASReml-R统计学》国家林业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3. 《林木遗传育种学》生物育种教材体系陆地生态系统修复与固碳技术教材体系。

4. 《林木育种学》高等学校十四五农林规划新形态教材。

2.2精品课程

1.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林木良种多圃配套育苗技术虚拟仿真实验(2020)。

2. 北京林业大学第四届研究生精品课程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技术(2019)。

3. 北京林业大学第六届研究生精品课程组学数据分析方法(2024)。

4. 东北林业大学智慧树线上公共课程植物生态学:理论、方法与进展。

2.3成果获奖

1. 2025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 特等奖-一核两翼三提升:产学研深度协同培养新时代森林生物学拔尖人才的创新与实践。

2. 202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杨树基因组功能元件适应性演化与遗传调控机制。

3. 2019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杨树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创新与优良品种创制。

4. 2020年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付玉杰)。

5. 2017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发明奖 一等奖(付玉杰)。

6. 2019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兴安落叶松林碳汇与功能化学成分提升机理研究。

7. 2018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8. 2018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遴选C类。

9. 2015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付玉杰)。

10. 2023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钮世辉)。

11. 2024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晓娟)。

12. 2020年国家杰出青年(冯晓娟)。

13. 2024年宝钢优秀教师奖(付玉杰)。

14. 2021年宝钢优秀教师奖(翁强)。

15. 2023年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宋跃朋)。

16. 2024年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冯晓娟)。

17. 2024年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钮世辉)。

18. 2022年第七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杜庆章)。

19. 2025全国林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赵修华)。

20. 2022年北京市优秀教师(翁强)。

21. 2016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翁强)。

22. 2016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付玉杰)。

23. 2020年北京市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翁强)。

24. 2023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优秀奖。

25. 2023年首都女教授协会巾帼科技领航计划导师(付玉杰)。

26. 2024年首都女教授协会巾帼科技领航计划导师(李晓娟)。

27. 2019年黑龙江省第五届知识产权杯高校发明创新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付玉杰)。

28. 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赵修华)。

29. 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金牌创业导师(赵修华)。

30. 2024年第九届GAM杯黑龙江省大学生材料化学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赵修华)。

31. 2024年梁希科普奖-科普作品 二等奖(付玉杰)。

32. 202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杜庆章) 二等奖。

33. 202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杜庆章) 二等奖。

34. 2017年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钮世辉)。

35. 2014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奖 二等奖(付玉杰)。

36. 2022年第七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钮世辉)。

37. 2023年全国林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创新团队。

38. 2023年全国林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钮世辉)。

39. 2023年全国林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王君)。

40. 2024年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钮世辉)。

41. 2016年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付玉杰)。

42. 2023年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付玉杰)。

43. 2014年北京市科技新星(王君)。

44. 2022年第十六届林草青年科技奖(钮世辉)。

45. 2023年全国优秀林草科普微视频。

46. 2024年全国优秀林草科普微视频。

47. 2017北京林业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成果 一等奖-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8. 2021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生物类创新型人才探索与实践。

49. 2021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适应现代林木种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林木遗传育种实训体系建设与实践。

50. 2022年北京林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51. 2023年度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教学观摩实习导师(程瑾)。

52. 2015年第三届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名师奖(翁强)。

53. 2023年第十届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名师奖(王君)。

54. 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十佳研究生指导教师(翁强)。

55. 2018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冯晓娟)。

56. 2019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冯晓娟)。

57. 2021年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冯晓娟)。

58. 2022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冯晓娟)。

59. 2023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冯晓娟)。

60. 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 二等奖(宋跃朋)。

61. 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 三等奖(钮世辉)。

62. 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现场教学优秀奖(翁强)。

63. 2023年北林青年五四奖章(钮世辉)。

64. 2022年第六届朱之悌奖励基金 优秀青年科技奖(钮世辉)。

65. 2024年首届北京林业大学勉励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付玉杰)。

2.4创新人才培养

1. 2025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宋治华。

2. 2025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C档资助-王建栋。

3. 2023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档资助-董碧莹。

4. 2023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5. 2025第二届全国青年绿色科技创新大赛——金奖。

6. 2025第二届全国青年绿色科技创新大赛——金奖。

7. 2023青创北京” “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8. 2017第三届黑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9. 2025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黑龙江赛区——银奖。

10. 2024年全国研究生乡村振兴案例大赛——铜奖。

11. 2024青创北京” “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12. 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

13. 2024第六届京津冀大学生食品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

14. 2024第九届GAM杯黑龙江省大学生材料化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15. 2024年第三届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百强创业团队。

16. 2024第三届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百强创业团队。

17. 2024首届全国青年绿色科技创新大赛——铜奖

18. 2024首届全国青年绿色科技创新大赛——铜奖。

19. 2024首届北京林业大学勉励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2.5教改项目

1. 基于新农科理念的森林学基础课程的“3A”教学方法与实践,北京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2. 基于森林四库理念的《森林资源利用技术》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3. 林木良种多圃配套育苗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4. 林木遗传育种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北京林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

5. 《遗传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北京林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

6. 《基因工程》课程思政教研教改专项课题,北京林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7. 生物学学科体系构建与重点研究领域教学示范资源开发,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8. 林源药物化学研究生导学思政团队,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项目。

9. 学科和产教融合双轮驱动的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专项。

2.6教改论文

1. 付玉杰,张谡,符丽娜. 产学研融合推动林学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 北京林业大学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优秀论文选编,第3册,2022.

2. 张乃莉. 学术交流对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及其应对. 中国林业教育,202341(5):37-44.

3. 孟冬,杨清,付玉杰,陈婷,刘妮. 思政+创新视角出发的教学模式改革——以经济林栽培学(实习)课程为例. 北京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奖,2022.

4. 杨清,孟冬,付玉杰,祁萌. “饮水思源、推陈出新经济林栽培学教改初探. 北京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奖,2022.

5. 王君,康向阳,张柏林,胡冬梅,孙宇涵. 林木良种多圃配套育苗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中国林业教育,202240(1):11-14.

6. 王君,胡冬梅,程武,康向阳. 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促进林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21:65-67.

7. 杜庆章,张德强.“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国林业教育,2019,37(2):54-57.

8. 杜庆章,张德强.新形势下林业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中国林业教育,2016,34(3):26-29.

9. 杜庆章,张德强.林业高校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中国林业教育,2016,34(2):26-30.

10. 谢剑波,张德强.“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国林业教育,2017353):73-75.

11. 司婧娜,杨丽娜.研究生教学引入翻转课堂模式的理论思考.中国林业教育,201735S1):118-121.

12. 宋跃朋,张德强.“互联网+”思维下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中国林业教育,2016,34(3):40-43.

13. 权明洋,杜庆章,张德强,靳豪杰. “遗传学双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创一流学院,建一流专业,育一流人才: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 庆祝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七十周年华诞特刊.中国林业出版社. 2022.09.

14. 宋跃朋,张德强.“林木表观遗传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中国林业教育,202038(1): 79-81.

15. 赵修华,王玲玲,赵冬梅,孙朝范量子化学计算辅助药学专业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广州化工20235111):280-282.

16. 李晓娟,崔亚宁. 美国林业人才培养及启示. 世界林业研究, 20142706):75-80.

17. 李晓娟面向MOOC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索.高校生命科学课程报告论坛文集,20141-3.

2.7研究生获奖证明

1. 2016年梁希优秀学子-陈金辉

2. 202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刘钊

3. 2024年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王建栋

4. 2025年北京市优秀硕士毕业生-张佳琪

5. 2017年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盖庆岩

6. 2017年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毕业生-郭娜

7. 2021年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毕业生-寇萍

8. 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毕业生-杨杰

9. 2024年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王莹

10. 2025年北京林业大学优秀毕业生-谷奇

11. 2024年北京林业大学优秀毕业生-张莹

12. 2019年国家奖学金-宋治华

13. 2020年国家奖学金-安娟艳

14. 2020年国家奖学金-曹红燕

15. 2021年国家奖学金-曹劲松

16. 2021年国家奖学金-董碧莹

17. 2021年国家奖学金-符丽娜

18. 2021年国家奖学金-杨杰

19. 2022年国家奖学金-王建栋

20. 2023年国家奖学金-武晓丹

21. 2024年国家奖学金-蔡子辉

22. 2024年国家奖学金-张佳琪

23. 2024年国家奖学金-张新林

24. 2024年国家奖学金-陈书蕾

25. 2024年国家奖学金-刘北平

26. 2022年国家奖学金-黄旭艳

27. 2022年国家奖证书-刘钊

28. 2023年国家奖学金-张莹

29. 2023年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奖学金-蔡子辉

30. 2023年黑龙江省三好学生-翟博文

31. 2021年东北林业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寇萍

32. 2021年东北林业大学优秀学位论文-于良

33. 2021年东北林业大学优秀学位论文-余莲

34. 2022年东北林业大学优秀学位论文-王泽霖

35. 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段从家

36. 2024年北京林业大学优秀学位论文-王建栋

37. 2024年东北林业大学优秀学位论文-许健

38. 2024年北京林业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夏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