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针对上述教学问题,本项目在案例驱动教学、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式实践训练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贯穿实践教学主线。三种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与任务驱动,将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融为一体。

1. 案例驱动教学

案例驱动教学法将课堂“搬进”企业,把企业的真实管理痛点带回课堂。在核心课程教学中同步植入案例研讨、企业走访和社会调研等实践任务,并明确这些实践成果在课程考核中的权重。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引入最新的企业案例和现实问题,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讨论。学生从诊断商业难题入手,经历方案设计、现场验证和成效评估等环节,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循环中不断反思提升。

这种情境式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打破了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通过案例驱动的实践训练,学生的战略思维、数据分析、沟通协作等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2. 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协同育人方法通过构建稳定的校企合作联盟,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的育人力量。项目成立了校企协同育人联盟,邀请知名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和实践基地建设。企业为教学提供真实案例、实践基地和专业导师支持:企业导师嵌入课程选题、指导、评价各环节,并定期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或沙龙,分享最新的管理场景和技术工具。教师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产业发展动态,并将学生调研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不断更新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
通过联合开发教学案例、共建实践项目,校企双方形成了利益与价值共同体。这种紧密的产教融合合作打破了以往校企浅层互访的局面,构建出资源互通、协同育人的动态机制。课堂知识随产业发展不断迭代更新,“以产促教、以教兴产”的良性循环由此逐步形成。

3. 项目式实践训练

以Kolb的经验学习循环理论为指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任务驱动和层次化教学等理念。在课程内设置企业参访和社会调研环节,组织学生走访知名企业,亲身观察企业运作,培养学生的商业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完善暑期社会调研机制,鼓励学生在假期赴企业和社区开展实践研究。期间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帮助学生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可行的管理建议,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提炼方法、升华认识。融合课内外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竞赛,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商业原型,实现学习—实践—创新的循环升级。

通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实践训练安排,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循序渐进的梯度设计:从企业参访感知学习,到调研的深入探索,再到竞赛活动的高强度实践,确保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得到针对性的锻炼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