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

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

历经6年的探索与实践,以生态美育为导向的设计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成果产生广泛影响。

(一)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经过多年的本科生教学实践检验,课堂的出勤率、满意度和作业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其中不乏对生态元素的创新性表现和应用。实践教学参与率达到100%,得到学生和同行的好评。学生参与了“乡村墙绘”、“公园美化”等大型生态实践项目,培养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艺术水平得到整体提高,且优劣差距逐年缩小。学生创作与设计在各类竞赛中获奖45项,奖项呈现出多维度、高层次的特点,例如反映国际视野与全球竞争力的“米兰设计周”;体现跨学科融合探索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反映生态美育理念运用的“国际环保公益设计大赛”、“大学生可持续设计大赛”等。

(二)教师专业能力实现全面开发

该成果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跨学科合作能力的提升。成果施行期间,教学团队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本科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师荣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名师”等奖项14项。出版教材6部,其中4部省部级规划教材;主持参与了5项市级、校级教改项目,发表教学论文7篇。

教师团队在科研领域成果显著,其中发表学术论文26篇,参与《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绿皮书》的编写工作。艺术作品参加包括全国美展在内的国内外重要展览。承担科研项目33项,如国家艺术基金、文旅部文艺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

(三)实践成果推广应用不断扩展

本成果通过一系列实践项目,将艺术教育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教改经验被高度肯定,实践成果获得广泛报道。北京林业大学《生态美育教学实践》获得全国高校美育优秀案例展播;教改经验在学院内部交流推广。服务乡村建设的实践项目,如河北省上庄村堤坝绘制,村政府赠予锦旗与感谢信并通过官方媒体报道。

实践项目切实服务公共建设,传播生态理念。例如石景山山体壁画《京西驼铃古道》;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立面设计;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花园四季品牌设计》和将府公园的公共艺术设计项目;第零空间《林大有好多鸟》自然美育展览;世界园艺博览会“花开四季”4K数字影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美育·遇美》节目;三界址壁画和艺术装置设计;南宫艺术博物馆建设等均在社会取得极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