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健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培养思政工作体系

率先成立全国首个以在校博士生为主体的生态文明博士生讲师团,形成师生一体化的思政工作队伍;将生态文明相关专业课程纳入思政课程体系,成立生态文明智库中心,加强政策研究与咨政建言;以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为目标,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分别开展对应“学-知”“思-信”“用-行”的分层级、全覆盖的生态文明教育,建立了上下一体 内外协同的实践育人模式,将生态文明宣讲+绿色科技服务”“知林情、体民情、察国情实践打造成知名活动品牌,有效拓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育人的深度与广度。

2)打造完备的生态文明建设学科专业体系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以固本强基、交叉融合为原则,全面梳理学科体系,开展整体设计与战略规划,构建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制度、目标责任五大学科体系,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覆盖,系统填补了生态文明建设知识体系真空区域;实施“5·5 工程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层次复合人才培育矩阵,强化全球化生态治理话语权;成立国家公园学院、森林大食物观研究院等新型教学与研发机构,促进优势学科、传统学科与特色学科专业交叉融合;针对导师规模、学缘结构、培养体系、学位论文质量等关键指标,发布学位授予点现状研究红皮书,明确学科专业发展目标,确保学科专业良性竞争发展

3)开展强学术,重实践双向高水平导师团队建设 

对标国际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搭建导师-平台-项目三位一体的国际联合培养体系,通过双导师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实施学术潜力优先的破格遴选机制,开放研究生导师资格,激活导师队伍创新内生动力;制定校外导师聘任管理办法,吸纳行业高水平管理与研发人员进入校外导师团队;构建四位一体的考核体系,全方位关注导师发展,发布导师心理发展报告,建立全国首个研究生导师即时心理干预系统,保证导师管理高效且具人文关怀。
4)坚持学术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发展

制定以考察综合实践素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招生考试体系;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慕课、在线课程、数字教材体系,打造专业学位研究生专属教学体系;出台本研贯通制实施办法,打破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壁垒;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建成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50余处,打造双师双能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理论教学-专业实践-科技攻关'的螺旋式培养模式,通过驻企轮岗、定向课题等形式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依托全国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与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起草制定了林业、风景园林专业《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