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贯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实现递进式培养目标

以“知识内化、能力锻造、价值引领”育人机制为主线,推动学生“知识、能力、价值”全面发展。(1)认知为本,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109门“生态+”课程;做好一二课堂衔接,把生态文明社会实践纳入大思政教育,实施马院全程参与的“实践必修+学分互认”制度,出台《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实施方案》,夯实理论根基。(2)能力为要,组建院士领衔、专家支撑、骨干参与、名人传播的2000余人导师团队,全程参与育人;打造“绿桥”等20余个品牌,推动“绿色长征”纳入全国实践专项,实现自主发起到“部委发起-高校揭榜-全员参与”连年迭代升级,形成理论认知向实践能力转化机制。(3)价值为先,实施“生态美育文化推广行动”,创作话剧、舞剧等文化精品30余个;打造“研用一体”“赛教融合”实践平台,举办青年绿色科技创新大赛,推动学生在服务“三北”工程、国家公园建设等重大生态项目中提升创新能力,形成推动“植绿报国”价值理念深度内化机制。

二、打造“四轮驱动”育人平台,夯实全过程服务支撑

以“高端引领、场域赋能、数智护航、社会聚能”四轮驱动为抓手,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实践育人平台。(1)高端引领,40余年来,先后建成中国青少年生态环保志愿者之家、首都环保志愿者协会等实践育人平台,新时代承建了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中心等3个全国性平台,面向全国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与实践推广。(2)场域赋能,持续拓展实践基地,与兰州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兄弟高校联合,已建成33个耕读教育基地和213个生态观测、生物多样性监测野外实践站,打造“生态文明教室”,强化实践场域赋能生态文明实践育人。(3)数智护航,运用AI等技术,开发实践育人大数据系统,建设“全国高校生态文明网”等新媒体矩阵,以智慧赋能生态文明实践育人。(4)社会聚能,与花乡花木集团、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等800余家企业机构合作,依托产学研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平台搭建产学研用结合的实践育人网络,汇聚全社会生态文明实践育人合力。

三、创新“五维并举”育人评价,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

认知深化、能力提升、行动转化、持续发展、国际贡献为核心,打造生态文明实践育人成效多元评价体系。(1)认知深化,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115项认定标准,记录知识积累全过程核心数据,生成学生认知成长画像。(2)能力提升,动态监测学生生态实践行为数据,量化衡量学生能力提升轨迹。(3)行动转化,系统评估学生在产教融合共同体、生态治理科研项目、生态文化传播等实践表现中的行动转化。(4)持续发展,追踪毕业生中服务林草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骨干人才的职业发展轨迹,开展人才培养质量长效评价。(5)国际贡献,通过学生在联合国气候大会等国际平台的参与深度、建言质量及任职表现等,综合评价其生态文明国际贡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