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立足国家“双碳”战略需求、根植北林生态文明学科特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宽口径方向培养、厚基础知识交叉、强能力应用转化,培养视野广、基础实、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1)宽口径方向培养:打通“四向联动+国际合作”资源路径
  把握人才需求方向,打通与校内院系、竞赛平台、校外企业、政府社区以及国际院校合作网络,即“校内、校赛、校企、校社联动+国际合作”路径。课程教学组织跨院系讲座、设计评图邀请跨学科评审、连续举办“城市·风景·遗产”学术论坛,促进专业对话。深度参与WUPEN国际城市设计竞赛、全国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大赛等多项国内外权威专业赛事,鼓励学生联合组队。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一项,与北京绿建软件、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龙头企业合作,引入业内前沿讲座、搭建稳定实训平台,推动教学与行业对接。设计题目结合北京街镇责任规划师项目,真题真做,提高教学现实意义。与瑞典KTH、加拿大UBC等大学机构合作搭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暑期联合工作坊,强化国际交流。利用高级别平台展示、科研转化与社会推广机会,产学研良性互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深造兴趣,培养专业视野宽博、服务对象宽广、发展路径宽阔的宽口径人才。
  (2)厚基础知识交叉:构建“1+4+2+N”学习模块  
  打破线性知识架构,将绿色低碳理念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等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系统梳理生态学、环境科学、绿色建筑、智慧交通等领域知识,以及量化分析、智慧化模拟、参与式设计等方法技能,构建“1套理念+4维策略+2类技术+N项应用”的绿色低碳规划设计思维与方法学习模块。1套理念:明确绿色低碳发展逻辑与治理需求;4维策略:生态、空间、文化、产业维度规划策略;2类技术:信息化与模拟分析技术、低碳循环绿色技术;N项应用:对接社区更新、历史街区、国土空间、遗产保护等规划应用。完成设计课程改革、编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绿色街区规划设计》一部、出版前沿译著、专著四部、作品集五部,优化教参资源、拓展专业视野,帮助学生掌握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的系统思维与方法技能体系。
  (3)强能力应用转化:“3步法+1个社会创新平台”实践教学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教学手段增强多主体互动体验,教学成果服务实地决策与科研转化,形成“课堂—场地—实验室/工作坊—街区”多元场景联动的教学模式。“3步法”分为规划画像、规划评估、规划实施三个互动性步骤,“1个社会创新平台”指基于产学平台、实践育人基地、街镇责规项目、国际联合课程等,通过实践共同探索,不断总结帮助更多人参与规划方案的创新方法。实践教学过程引入案例、导入资源、融入对象,使学生脱离纸面设计,深入认识自然与社会规律及不确定性,有意识的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创新应用,提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