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成果面向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时代背景,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理念为思政引领,聚焦人居环境专业群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师资团队和实践场景三大教学问题,提出“校际交叉、校企协同、校地联动”三元驱动理念,构建“课程群-师资群-场景群”贯通的专业群实践育人模式,形成聚焦“三大问题”、实施“三元驱动”、构建“三群贯通”的核心方法体系。

1. 以“校际交叉”为驱动,实施实践育人“课程群”固本行动

1)打破专业壁垒,变单一专业讲授为交叉联授联学。深度交叉北京林业大学、重庆大学等4所理工、农林和艺术类高校的学科专业,以不同高校的风景园林、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和环境设计5个专业的15门课程为核心,构建覆盖“工-农-林-艺”的人居环境专业课程群组,实现跨校际、跨专业的课程联授联学。

2)创新实践课堂,变传统认知实习为新型沉浸体验。改变传统实践教学以实习认知为主的模式,构建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实践场景。要求学生参与民情访谈、技术竞争和决策实施的全周期环节,沉浸式体验项目从系统分析到规划设计再到施工建造的全流程,并将成果纳入课程考核体系,确保实践育人与理论教学深度融合。

2. 以“校企协同”为驱动,实施实践育人“师资群”强基行动

1)产教融合,强化“校外导师”实践师资团队。聘任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等12个政府管理部门和龙头企业的高级职称及以上的行业一线人员主导实践课程模块,成立校企联聘导师组,由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在设计院所和项目建设实施中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式实践教学。

2)智慧赋能,建设“虚拟导师”数智师资系统。系统集成行业案例库、技术规范库和设计素材库等资源,开发LA-CHAT大语言模型,建立“线上虚拟课堂+线下讲授课堂”模式,依托库卡三维雕刻机械臂等设备开设智能建造相关课程,基于虚拟导师系统与校企合作平台数据互通,持续更新教学场景,形成“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虚拟导师”联动的三师制团队。

3. 以“校地联动”为驱动,实施实践育人“场景群”增效行动

1)锚定战略,响应国家城乡人居环境建设重大需求。紧密对接北京市花园城市、雄安新区绿色宜居城市建设等重大需求,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等部门联合成立“百园百师”工作营,组织50余支师生团队点对点参与到人居环境建设管理一线,实现育人场景的提质增效。

2)紧扣需求,构建“城-乡-社-野”多元化实践场景。通过校地合作,构建覆盖典型城市、乡村、社区和田野的多元场景群,依据场景特征和地方需求定制教学模块,推行“场景轮转+团队协作”模式,切实提升学生适应多类型、多尺度人居环境的设计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