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筑魂:因课制宜培养“生态引领”教学育人能力

以“绿色发展思想”为魂,让“生态文明”成为专业课共同语境,依课程性质有所侧重,培养生态文明自然融入课程的能力。

① 林工特色课,侧重淬炼生态文明情怀:以“实现负碳优势+资源安全的矛盾统一”激活家国情怀,把沙地造林钻孔机、生物质粉碎机等生态装备研发谱写成“技术—生态—民生”三幕剧,激发科技报国壮志。

② 专业基础课,侧重描绘绿色发展底色:仿生学、智能装备学科前沿、绿色实践案例与核心知识点融合;把“强度—刚度—轻量化”升级为“强度—刚度—环境足迹”,直接对接企业降耗需求。

③ 新兴交叉课,侧重具象绿色价值链条:用原料生命周期分析、废旧产品、可商化再造与市场验证串联整个课程,构建具象化绿色价值链条。

2)强技:“3×3”模式跨专业联合提升教学技能

① 三阶持续发力:依托北京市示范教研工作室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基础阶”聚焦跨专业研磨基本功,“精进阶”聚焦产学研教学创新,“引领阶”聚焦发挥示范作用。

② 三载体协同推进:全员参加青教赛,精进教学基本功;全员参与教学创新大赛,研发跨专业教学案例,推进教学创新;组织“产学研工坊”,教育专家+行业专家共同设计教学,形成团队林工育人特色。

③ 三元评价联动:构建“团队成员互评—督导专项点评—学生课堂评价”三元评价策略,查摆教学问题,持续改进教学技法。

3)融创:提升绿色赋能的教学创新能力

① 定标:制定“生态知识—科教融合—产教融汇”教学团队培养标准,促进“生态导向”教学创新能力提升。

② 共生:所有团队成员遵循“绿色赋能”原则,将“环境宜居”“碳中和实践”“废弃物利用”等绿色发展需求融入专业课,依托项目式学习与案例教学,形成“生态项目制”教学模块,配备“本专业教师+跨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三类导师,为学生打造真实“生态实践场景”。

③ 转化:综合课题+学科竞赛组建学生团队,团队教师跨专业联合指导产出实践性强、创新性高的设计及竞赛作品,提升学生绿色创新实践能力。

4)智芯:三轮驱动提升林工数智教学能力

发挥工科教师科研特长,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林工数智教学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开启科研反哺教学新模式:

一轮—知识图谱自动构建:人工标注训练AI模型,已自主构建3门课5400个知识点的知识图谱,生成“薄弱知识点—推荐资源”个性化清单推送学生。

二轮—苏格拉底式启发问答:研发音图文多模态智能助教,通过“人问机答→机问人答”,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避免简单依赖AI答题;同步评估学生回答质量,助力高效伴学与教学反思。

三轮—教学案例跨专业共享:打造50个林工场景案例,基于国家虚仿平台实现跨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全程反馈“教—学—评”数据,提升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