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 彰显“生态文明”之魂,全面打造“红绿相映”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植红色基因,赋能绿色征程,以“生态文明”之魂,塑造学生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构建“红绿相映”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校内重构课程大纲与教学目标,渗透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构建“生态地理思政要素矩阵”,形成课程思政案例集,“溶盐于汤”确保“生态文明之魂”融入每门课程,成为学生本能思维模式,形成生态地理思政思维中枢;在地理学知识体系中,将厚植家国情怀的培养嵌入专业课程的“主渠道”,锻造学生以卓越学识守护国土山河的铁肩担当;构建“红绿”桥梁,让学生运用地理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铸就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赤诚与本领。

2. 架设“生态地理”之体,系统构建“一体五翼”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以任务带学科发展,推动自然地理专业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学、风景园林等国家特色优势学科专业深度融合,构建形成以“生态地理”为主体,以“地表过程”“自然灾害防控”“流域综合管理”“脆弱生态治理”“生态地理大数据”等跨学科方向为五翼的拔尖人才培养新体系。打造以“水”“土”“气”“生”“地”“人”“信息”等为主的多学科课程体系,以“生态修复工程”“国土空间治理”等为主的跨学科课程体系,以综合科研训练(研)、综合实习锻炼(用)、学科竞赛实训(赛)、毕业论文设计(创)等为主的超学科课程体系,形成“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课程体系

3. 锻造“拔尖创新”之器,创新构筑“1+5+N+N”的实践育人新机制

    聚焦“拔尖+创新”能力培养,以整合“科-教-产-创”多方育人力量为手段,创新性提出并构建了“课程实践与综合实践相结合+综合基地与特色基地建设相结合+要素培养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自然地理专业实践育人新机制,引导学生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广阔天地练就一身本领、锻造“拔尖创新”之器。依托专业既有的科研平台与实践基地,构建形成1+5+N+N的综合实践育人体系,即:1个河北省兴隆县野外综合实习实践基地,以及遍布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5+N+N”特色实习实践基地体系,包括依托专业长期建设的5个国家级及省部级野外台站建成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基地,N个长期建设科教融汇培养基地和N个产教融合培养基地,创设“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的育人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