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以项目为主线,以“五维协同”为抓手,以“过程育人”为目标,具体方法为

1)内容选题维度:从“假题假做”到“真题真做” 

做法: 

·与高校、地方政府、设计院共建“联合项目库”,轮流命题;

·来源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等实际横向项目;

·从教师的国家级、省部级纵向项目衍生专题,引导学生探索如气候变化、韧性景观等前沿研究型课题;

成效:确保选题前沿性、综合性与实战性,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育人过程维度:从“短期突击”到“逐级进阶” 

做法: 

·打破毕业设计集中于大四下的传统,以“项目”为链条打通大一到大四全过程递进式育人环节。

·大一基础学习,摸索专业兴趣和研究方向;

·大二启动师生互选,确定导师组;

·大三跟踪导师项目,确定选题;

·大四通过跨院校学生混编组合开展联合毕业设计,小组协作总体规划,个人深化细节设计;

项目成果落地检验反馈,反哺改进。

成效:依托项目,引导学生实现理论向实践能力的关键跨越。

3)培养路径维度:从“同类复制”到“因材施教”

做法: 

·针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面对同一项目,设置差异化的培养路径。如在城市更新项目选题中:

·学术深造型学生:开展“城市更新市民生态感知优化研究”,抓取项目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侧重学术素养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就业应用型学生:开展“城市更新中公共景观环境营造”,强化训练学生从设计到落地的全流程实操,使其熟练掌握行业规范和协作方式;

·复合创新型学生:开展“基于参数化模型的城市景观更新设计”,聚焦前沿技术应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成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力,找到量身定制的培养模式。

4)成果考核维度:从“分数为王”到“能力考核” 

做法:

·评价内容:打破“一图定音”的惯性,将评价从最终答辩延伸至项目全过程的技术实现度、过程成长值等多维度评价;

·评价主体:通过小组互评、导师组评议等多渠道,客观评价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

·评价形式:模拟项目竞标、项目路演的形式,面向城市绿化管理者、社区居民、村民等使用者进行评价。

成效:提升毕业设计价值,使其转变为驱动教学改进、服务社会的“枢纽”。

5)师资保障维度:从“本校本导师”到“多元导师组”

做法:

·校际协同:根据选题,与所在区域风景园林高校进行联合毕业设计组织;

·学科交叉:组建涵盖多学科、多领域的导师组,提供多视角指导;

·产教融合:引入企业、设计院的项目导师,在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从实战角度进行技术指导。

    成效:整合指导力量,产生倍增效应,为培养应用人才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