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创新点

(1)提出“伦理正 思维深 认知高 能力强”人才培养理念 
    新工科人才要有工程报国、为民造福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践行工程伦理,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伦理正)。面对真实的工程问题,具有知识与能力持续固化深化的思路,能够建立实施需求(问题) 分析—设计方案—实施—优化方案—再实施……直到获得理想的工程成果的路径(思维深)。强化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认知实现师生教学相长(认知高)。具有高水平的工程设计和工程思维能力,要学会从知识学习理解-迁移创新应用-持续固化深化的转换(能力强)。先进理念导引培养目标设计与达成
(2)构建“三链导引 四维同频 智慧赋能”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建立三链导引模式。通过产业链导引培养目标、强调工程伦理,工程能力链导引毕业要求和课程建设、强化工程设计和工程思维,认知链导引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分类与认知分阶,强化高阶认知。二是构建课程体系优化、知识分类与认知提阶、感知降维、教育激励四维同频运行模式。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课程知识分类和认知分阶,明确模块结构与达成水平,保障教学活动一致性和高阶认知期望;打造“理论-感知-智能-场景交互”教学范式,感知认识、知识降维,分步学习小成就激励系统学习大成就,积跬步以至千里。三是落实智慧赋能模式。智慧课程、AI智能体、虚拟仿真等应用于理论课、实践课教学以及创新竞赛中,赋能人才培养。“三链”贯穿育人全程,解决了培养堵点
(3)创建“理论-感知-智能-场景交互”人才教学范式 
    一是强化感知,知识降维。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知识类别化、认知分阶化处理后,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模型等降维讲授,实践过程强化现场体验、典型单元手工、BIM搭建和3D打印强化具象认知效果。二是智能增强,赋能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或学伴引导下,利用互联网、AI智能体交互交流、虚拟仿真交互演练,激励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果。三是真实场景交互,训练高阶认知。在高阶实践课程、创新创业、专业竞赛中,一以贯之聚焦真问题,在实际场景中进行试验、模拟、设计、测试验证,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契合螺旋型认知,增值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