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产业链导引培养目标,促进工程伦理教育进头脑——伦理正 
    ①调研新工科领域的行业文献、会议和20多家头部企业,明确新工科人才的综合人文素养和卓越工程能力内涵要求,将包含工程伦理等多项能力要求纳入培养目标。②结合2轮工程教育认证实践、IEA的GAPC以及联合国SDGs要求,落实工程职业道德规范进毕业要求,100%教学大纲纳入工程伦理与社会责任等德育目标。③课程门门有思政、讲伦理,设计了40项思政要素的课程思政目标达成评价体系,形成72篇典型案例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开设4门支撑工程伦理的课程,开展 “三全育人”团队精神浸润和典型工程伦理案例熏陶,科学评价工程伦理进头脑效果。
(2)工程能力链导引毕业要求,强化工程思维培养进课程——思维深 
    ①以工程知识-工程设计-工程思维的能力链为导引,设计了专业人才的12项毕业要求,规范大学本科教育后工程设计与思维的水平要求,强调复杂工程问题特征(2)-(7)场景下创造性、批判性和系统性思维。②优化“知识学习理解-迁移应用-固化深化”课程体系设置,支撑12项毕业要求,专业课程各司其职,强化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工程思维的培养。③搭建落实顶级(capstone)项目要求的毕业实践体系,聘请近50位行业专家和企业导师,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推进校企共育
(3)认知链导引教学目标,推动高阶认知训练进课堂——认知高 
    ①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专业课程知识点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4个类别,明确内涵和特征。②专业课程以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设计梯级教学目标,形成分类知识-分阶认知的映射图,强调高阶认知目标训练。③评估核心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的一致性,提升高阶认知达成度。
(4)具象认知启发“理论-感知-智能-场景交互”教学范式,激励主动学习——能力强 
    ①梳理出“新兴技术”融入专业教学体系的11个关键节点,形成了多节点双向联动融入方式的3个关键环节与8个方法路径,开展课程教学实践。②创建“知识降维具象认知-知识回归理实结合-知识升维融汇贯通”教学法。“两性一度”课程内容模块化、知识类别化、认知阶梯化,现象、案例和模型感知实现知识降维,小步学习成就积累,激励回归知识本体反思提升,主动结合知识图谱和AI智能体,创新交互学习,实现知识升维、学习增值。③创新开展“感知-智能-场景交互”实践教学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感知现场真问题和场景,虚拟仿真交互演练,以实领虚,以虚促实,手工、BIM和3D打印搭建典型单元模型,试验现象、作品成果感知以及AI和大数据驱动智慧赋能,强化感性认识与理论知识衔接,降低原理、模型与实际工程的陌生感,强化实践创新,培养批判思维。获得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大创项目180多项、竞赛奖6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