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以实际工程为轴,重构“理论-设计-施工”一体化课程体系 
    以实际工程为主轴,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工程化”重构,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生能力生成为中心”的教学范式转型。
    基础课程“案例化”导入。在《木结构基础》等基础课程中,深度融入工程案例,通过“启发式”与“情景式”教学,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工程意识。
    核心课程“集成化”整合。打破课程壁垒,将《木结构设计》等多门核心课程整合为“工程课程群”。学生以团队形式,围绕一个实际木结构工程进行学习,实现“工程驱动”与“问题导向”的深度融合。
    实践环节“项目化”贯通。将实习、毕设等实践环节贯彻于工程全过程,使学生主导中大型木结构工程从设计到建造,在“自主探索”与“协同合作”中实现高阶能力的跃升。
(2)以学生能力为本,搭建“设计-建造-监测”全流程工程实践平台 
    依托中大型木结构工程,搭建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建造-监测”实践平台。
    设计阶段,锤炼创新设计与工程思维。创建“工程设计工作坊”,学生团队完成从方案深化、结构计算、能耗模拟到全套施工图绘制的全流程任务,系统培养创新设计与工程思维能力。
    建造阶段,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核心能力。学生在实验室、工厂及工地轮岗参与构件预制、主体施工等工程建造工作,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提升专业能力与团队领导力。
    监测阶段,实现从工程实践到科学研究的升华。工程建成后安装温湿度、应力应变等各类传感器进行长期监测,设置科研攻关课题,将项目转化为“教学科研实验平台”,推动能力向科研层次升华。
(3)以协同育人为要,构建“产学研用”四维融合育人共同体 
    遵循“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原则,构建开放协同的“产学研用”四维融合育人共同体。
    产业资源共建共享。围绕实际工程,联合产业方提供建造资金(累计190万元)和材料(累计价值200万元)支持,高校主导设计建造与关键技术攻关,竣工后交付用户使用,并成为展示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平台,形成 “资金-材料-工程-技术-人才-平台”六位一体资源共建模式。
    多主体协同培养。打破校园围墙,建立由校内导师、企业工程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三元导师团队,将前沿技术与工程经验融入教学,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科教融合,产教融通。从实际木结构工程中凝练科学问题,设置科研攻关项目,推动“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将产业与育人深度融通,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