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

    1.课堂教学效果与多方评价“双好”

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教学质量得到教学督导同行专家高度认可:课程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评教分数多次跻身全校前十名(含第一名),11门次课程认定“好评课堂”,居学校榜首。程瑾讲授植物学课程获北京卫视相关栏目专门报道。
    2.学子成才与师者成长“双赢”

在学生培养方面,学生知识框架更加完备,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多专业多名同学在课程学习中发现科学问题投入研究,近5年获批国家级、北京市大创项目十余项,在互联网+大赛、全国和北京市挑战杯和生命科学竞赛中斩获二十余项佳绩,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Plant Physiolog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在教师培养方面,课程团队入选国家级、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教师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巾帼科技领航计划导师,受聘教育部生物科学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工作组专家。

师生同台活跃在国际植物学大会、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活动和重要科学考察中,北京市科协专门发信致谢,相关工作获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科技日报等媒体专题深度报道。
    3.资源共享与引领作用“双促”

国家级规划教材《植物生物学》两版次已累计印制7次超1.6万本,在多所林业院校投入使用,被列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数字教材连续六年开放共享,累计开课130余次9600余学生使用,获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奖;获批建设教育部生物学野外实习虚拟教研室北林分室、北京农林高校耕读劳育虚拟教研室,积极推进野外台站、实验林场、植物标本等共建共享。程瑾在内蒙古科右前旗牵头成立生物学教学名师工作坊联合工作者云端教研室,通过深度共享高校教学资源补齐基础教育短板,被学习强国、中国教育电视台全国教育新闻联播等栏目多次报道。
    4.教改经验与成果推广应用“双强”

团队受邀在教育部生物科学类、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共同主办的生命科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上介绍实践经验,“1+N”生态文明导向的植物学类课程体系建设成果在多所行业院校对口支援的西部高校推广应用。
    5.科普宣教成果与联动辐射效应“双显”

    团队成员指导的中学生英才计划学员被遴选参加全国交流活动,作为8位代表之一现场汇报,多人次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鹏科技论坛一等奖。程瑾、董树斌等担任北京青少年科学教育学术交流大会“名师沃土”等科普活动导师,通过央广网、科普中国、科技日报、圆明园大讲堂等媒体和活动开展植物学科普,在北京多所中小学开设自然科学课,辐射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