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本成果贯彻因材施教理念,通过课程与资源的精准供给,实现学生“会应用-能创新-善融合”的能力跃迁,有力支撑农林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1)从与行业结合不够出发,构建“目标引领-分类构建-资源契合”的数理育人体系

四所高校从顶层设计入手,系统界定农林类高校数理素养的内涵结构与教学标准,全面推进大学数学育人体系重构。一是锚定农林高校特色,一体化设计大学数学育人目标。在目标引领下,模块化重组三门基础课程,分别建设大学数学“基础与“拓展”两大课程系列,推动基础课程从“各自为战”到“协同育人”的转变。二是紧扣高校定位。四所高校结合自身农林学科优势,分类构建差异化特色课程,开设 “数学 + 资源”“数学 + 生态” 等方向的《数学思维与能力》进阶交叉课程及高阶专题讲座,实现分类施策以精准配适不同高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方向。三是协同建设特色资源。建设 1 个智慧教学平台、6 门课程教学大纲与配套数字化资源,编写出版7部适用于农林院校的系列精品教材,以资源建设的高度契合为数理素养育人体系的落地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2)从与专业结合不够出发,构建案例支撑-竞赛驱动-科技赋能的能力达成路径

坚持以解决专业复杂实际问题为导向,系统构建从知识掌握到能力迁移的贯通式培养路径。一是将农林领域典型应用案例融入基础课程系列,累计建成涵盖多个专业方向的案例资源300余个,帮助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建立数学工具与专业实践的初步链接,实现教得准。二是依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平台,在拓展课程中推进项目式教学,四校协同开发具有农林特色的建模项目50余个,引导学生围绕真实问题开展模型构建与算法求解,提升综合实践素养,实现用得好。三是在《数学思维与能力》进阶与高阶课程中,围绕智慧农林、绿色发展等前沿方向,设置具有科研深度的综合性学习项目12项,组织跨学科、探究式团队研究,激发系统创新能力,实现能创新

(3)从与学生结合不够出发,构建模块重组-菜单选课-智慧赋能的精准供给模式

坚持以服务学生个人发展为导向,系统构建分层分类培养模式。一是构建基础统一、拓展灵活的课程结构,大学数学基础课程全校必修,拓展课程由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自主选择模块,形成契合专业需求的课程组合,实现分类培养。二是在基础与拓展课程的各模块中,将教学内容按“基础-进阶-高阶”分层设计;案例资源按“通用-综合-创新”分类建设;学习路径按“达标-提升-拔尖”分级实施,学生可基于自身基础与发展规划自主组合学习内容,构建个性化课程菜单实现分层培养。三是建设集成各级案例库、习题资源与AI助学工具等资源的智慧平台,实现学习进程的动态诊断与资源的精准推送,切实提升因材施教的精准度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