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简介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学科与人才,培育时代新人”。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仍面临挑战:课程供给和实践体系不充分、危机干预响应滞后,亟需构建系统化心理育人(简称“心育”)体系,以回应新时代大学生多元心理健康需求。

北林自2002年设立心理学科以来,坚持“学科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的创新路径,2019年,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突破传统育人模式,构建多元协同的育人新生态,凝练形成“1+2+N”心理育人新模式。该模式在理念上从“单点教育”向“系统育人”转变,在实践上从“问题导向”向“发展导向”跨越。成果已在多所高校实践推广,被纳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体系,成为领域内标杆成果;团队负责人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1”是“学科—心育”双向赋能机制。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学科资源,实现学科优势对心理育人的支撑,同时以心理育人实践反哺学科发展,形成“学科强心育、心育促学科”的双向赋能机制。

“2”指两条心理育人路径:一是“认知筑基-体验内化-成长赋能”心理健康教学路径。依托心理学科专业优势,构建“全域浸润式”育人生态,从知识普及、情感体验到能力提升,分层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二是“预防—干预—发展”心理健康护航路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工具,优化心理排查、危机干预流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校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N”为多项精准落地的支撑举措。围绕育人模式落地突破关键瓶颈,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新体系,研发中国大学生多模态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建立标准化心理危机干预响应模型,首创复学评估制度,开展场景化心理实训,为“1+2+N”模式高效运转提供科学支撑与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