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创新点

(1)中枢统筹创新:补位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承接环节

成果提出“地学课程群大思政中枢”的理念,突破课程思政点状嵌入的局限,填补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之间的断层。以课程群为核心单元,突破以往单课为主的建设局限,将分散的课程点状嵌入提升为整体统筹的结构化设计。明确了课程群由知识集合转变为价值中枢的“大思政课”枢纽功能,引导学生在“科学规律—战略意义—责任担当”的逻辑链条中成长。其独特价值在于传承“把精彩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精神,将学术探索与家国使命紧密结合,为破解大思政在专业教育中落地难、衔接断层的问题提供了突破,也为其他拥有核心课程群的专业提供了可推广的路径

(2)模式融合创新:实现“铸魂育人”向“铸魂育才”的进阶

成果探索形成“理念引领—模块递进—实践沉浸—数智赋能”的整体模式,强调科学规律与国家战略的内在统一。不同于以往局限课堂或单点实践的思政尝试,该模式通过课堂启蒙、野外实践、工程任务和社会服务的多维场景,配合虚拟仿真、知识图谱等智慧工具,构建了纵横贯通的育人网络。学生不仅掌握地学规律,更在真实国情和重大工程中体悟责任与使命,实现从“会做事”到“愿担当”的跃升。在新农科和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这一模式推动育人理念向育才机制提升,使学生在“学知识、强能力、担使命”的进阶中完成由学习者向责任担当者的转型,为生态类专业“铸魂育才”提供了实践范式。

(3)方法体系创新:建立可验证、可推广的育才路径

    成果在方法层面形成“课程知识图谱—课程群知识图谱—价值图谱”递进框架,将知识学习、能力生成和价值认同重构为一体化逻辑链条,推动课程群统筹真正落地。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评价体系,以“维度可量、目标可达、成效可证、路径闭环”为标准,将育人成效从可感知推向可验证。评价内容涵盖知识掌握、科研突破、社会责任等多维指标,并与学业、学术、社会三导师制相结合,实现价值引领与学习规划、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学生在不同阶段逐步实现从价值启蒙到使命担当的跨越。该方法体系既确保了成果的实效性,又提供了可推广、可持续的逻辑框架,为教育强国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长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