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网<!--k48ishJ/xBfVneIktN2K5BMTCLQ8hi7zU4HzX3E0nKEGXzyYclDDClGpeUqYR+3VoyNFxIAaWwYXCdMtq6YJnmyWAs8H8VaXfzjL6pRCj/oMZWn+Wa4ci6mb0G2QEcaxb7C78qod0SMyptzm/UWALQ==-->

成果创新点

本成果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层面实现三位一体创新,探索出专业服务基层的产学研协同素质教育新路径。

1.理念创新:从“知识课堂”到“社区行动”,构建“多校协同、校站结合”的素质教育新范式

基层需求引导改革:面向“人民城市”的民生改善需求和专业改革趋势,创新践行“社区即课堂、行动即学习、服务即成长”理念,把国家战略中的“微更新、微治理”真实民生任务转化为教学“第一议题”。

六校联动社区织网:依托教育部虚拟教研室,6校联动,将112个城乡社区工作站真实场景转化为育人平台,编织“校-站”育人全国网络,将城乡社区作为立德树人的“第一现场”。

引领学生服务基层:引导学生在服务基层社区实践中,实现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融合升华,完成学生“眼里有人,心中有社会”的专业素质教育铸魂,强化学生服务人民的“第一责任”。

2.模式创新:以“需求链”对接“培养链”,打造校站融通、六校互鉴的教研共同体

内容体系链接社区:首创“4类15项”社区需求任务图谱,强化“问题源自社区”的育人端点。

教学链条服务社区:实现真实社区议题全面融入教学过程,系统构建“四阶递进”课程链与“四环联动”实践方式,完成六校特色课程资源建设,落地师生社区“共学、共研、同讲、同行”。

成果评价面向社区:创新“四维输出”评价体系,以“调研报告、设计方案、共建计划、展览讲座”等成果形态服务社区,成果评价强调社区“看的懂、用的上”,打通“教学成果服务社区”闭环。

3.机制创新:以“小站点”撬动“大协同”,筑牢多元参与的可持续运行生态

虚拟教研网络赋能:构建“六校协同、虚拟赋能”的跨区域育人共同体,通过专题展览、联合实践、案例共建等5种方式,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实践成果互鉴互促,实现从“单校实施”向“多校联动”“辐射全国”的持续系统性推广。

站点管理机制筑基:创新“站长统筹+教师指导+学生轮值”三方共管机制,实现了多方联动,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形成“校—站”平台可持续运行生态。

多利益方资源聚合:通过党建结对、微项目孵化,整合社区发展金、党建经费等5类资源,建立“五源头”资金孵化模式,有机聚合高校、政府、社区、公益等多方力量,为“学生持续服务社区”护航。